時好時發作 毛囊蟲作祟 飼主、醫師傷透腦筋

(2009/02/05 09:13)

你真的認識毛囊蟲嗎?(圖/拜耳提供)

台灣拜耳寵物健康專刊

犬毛囊蟲症一直是寵物主人和獸醫師最頭痛的疾病之一,不但需要長期的控制,甚至在治療期間病情不斷的起起落落,加上傳統的治療方式較為繁雜,常常引起主人的灰心,最後放棄治療。

其實毛囊蟲症並不是絕症,只要我們瞭解它,就能夠知道該如何和醫師配合,以及如何幫助你的寵物一起努力度過難關。

本篇就是要介紹犬毛囊蟲症的病因,以及即將上市的新一代控制毛囊蟲感染藥物,是如何能夠幫助寵物克服毛囊蟲的侵擾。

簡單介紹一下什麼是毛囊蟲:
Demodex屬是一種非常特殊的寄生性蟎類(mange mites),它寄生於各種動物的毛囊或皮脂線內,故稱毛囊蟲(hair –follicle mite)。大部份的毛囊蟲之種名均以其寄生之宿主而命名,例如寄生於狗者稱Demodex canis 犬毛囊蟲,寄生於綿羊者稱D.ovis 綿羊毛囊蟲。

犬毛囊蟲成蟲的外形呈白色、橢圓形,成蟲約0.25~0.3mm,蟲卵呈紡錘形。通常在健康的皮膚,即有少量毛囊蟲存在。它們攝食皮膚細胞、皮脂及表皮的碎屑,具有宿主特異性。


毛囊蟲的生活史
犬毛囊蟲是藉由母犬傳染給哺乳中的幼犬,甚至在出生後的一天內,就可以在幼犬身上檢驗出蟲體。它們終其一生都寄生在犬的皮膚上,大多居住在毛囊中,少部分也可能出現在皮脂腺內。

生活史一共具有四個階段,幼蟲自紡錘形的蟲卵(eggs)中孵化後便開始了一連串的演變。六腳幼蟲(larva)經過一次脫皮後進入蛹期(nymph),具有八隻腳,之後再經過幾次脫皮後成長為成蟲(adult)的階段。所有的生活史大約在三週左右完成,生活史中所有階段都可以在毛囊中發現,甚至在淋巴、血液系統中及其它器官中也都有他們的蹤影。

          
發病及臨床表現
剛出生2~3天的幼犬就可能從母犬身上感染毛囊蟲,甚至在出生後16小時就可以從幼犬身上檢驗出蟲體。然而,若是以剖腹產的方式取出幼犬,就不會在幼犬身上發現毛囊蟲的蟲體 – 表示並不會出現子宮內感染的情形。

毛囊蟲症根據臨床表現可以分為兩種:局部型和全身型;全身型的毛囊蟲症必須要被區分為『幼年型毛囊蟲症』和『成年型毛囊蟲症』。

局部型的毛囊蟲症為一個或多個小型且有範圍的病灶為主,臨床上可發現紅斑、鱗片狀剝落的皮膚,或是脫毛的情況,主要出現在臉部及前腳的區域。這一類的毛囊蟲症通常是較良性的,甚至不需要治療就可以自然的解除症狀。

全身型的毛囊蟲症會侵犯身體多處的區域,病灶的面積通常非常大。當犬隻出現超過五個病灶區、病灶影響到全身或影響超過兩隻腳時,就可稱為全身性的毛囊蟲症。全身型的毛囊蟲症可能會發生在年輕的動物身上,稱為『幼年型毛囊蟲症』,通常隨著免疫系統的成熟,使之能自行控制皮膚毛囊蟲的數量後,通常會有所改善,症狀會自動解除,若是沒有,則需要近一步的治療。

 
『成年型毛囊蟲症』可能被以下幾種因素『誘發』:免疫系統有缺陷、感染或腫瘤、使用某些可能引起免疫抑制的藥物。除此之外,全身型的毛囊蟲症通常會引起二次性的細菌感染:Staphylococcus intermedius是毛囊蟲症最常見之併發感染菌種,並經常引起深層的膿皮症。

深層皮膚搔刮檢查(scrapings)是檢驗毛囊蟲最基本的方式,這些蟲體需要使用顯微鏡才能夠觀察的到。當進行皮膚搔刮檢查時,必須要刮到出血,且要用擠壓的方式將蟲體自深層的毛囊中擠出來,必須要同時針對皮膚多個部位進行檢查才能得到較正確的結果。除此之外尚有另一種檢驗方式為拔取毛根後以鏡檢的方式檢查是否有毛囊蟲的存在。

新一代的治療方式
犬毛囊症之所以令眾多飼主頭痛,覺得難以治癒,是因為傳統治療方式較不方便,並經常造成主人失去耐心,以致於放棄治療。新一代的治療方式,例如:拜耳即將在台灣上市的新產品-心疥爽® advocate®,只要每個月使用一次,連續投藥2~4個月,就可發現臨床症狀有明顯的改善。

毛囊蟲症的治療首要的是控制毛囊蟲的數量,以達到減輕症狀的目的。傳統用來治療毛囊蟲症的藥物包括:

1. Amitraz藥浴和頸圈:依據獸醫師診斷,決定藥浴頻率和濃度;頸圈可長期配戴。

2. Milbemycin錠劑:依據獸醫師診斷,決定口服的頻率和劑量。

3. Ivermectin錠劑或針劑:依據獸醫師診斷,決定口服或打針的頻率和劑量。

根據J.Heinea, K.Kriegera, P.Dumontb, K.Hellmannc於2005年所做的研究顯示,每月使用一劑advocate®的效果,和每天口服Milbemycin相較並無差異。

advocate®不但使用方便,更可同時預防跳蚤、腸道內線蟲、心絲蟲、疥癬蟲及耳疥蟲的感染,在世界各國上市後已經受到廣大寵物主人及獸醫師的愛用,相信在台灣上市後,對於許多正在和毛囊蟲抗戰的主人和寵物來說,是一個大好消息。

除了控制毛囊蟲數量以達到減輕臨床症狀的目標之外,我們還必須同時針對以下的問題來做治療,才能夠使整個療程達到最好的效果。

1. 投予抗生素控制皮膚二次性的細菌感染:最好選擇對皮膚感染具極佳穿透力的廣效性抗生素,例如:Baytril®。

2. 找出『觸發』毛囊蟲症的原因,加以控制以防止下一次發病。

要完全消滅寵物身上的毛囊蟲是不可能的,但只要將毛囊蟲數量控制在一定範圍內,就不會出現臨床症狀,再加上若能找出真正引起毛囊蟲數量無法受控制的原因,配合醫生的指示治療,一定能夠克服毛囊蟲症的煩腦。


本文章出處為台灣拜耳寵物健康專刊
http://www.bayer-pethealth.com/master/publication/index.asp?head=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天使和愛貓妙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